风铃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风铃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国考与古代科举有什么区别深度解读科举等级制度【求医】

发布时间:2021-01-14 16:46:31 阅读: 来源:风铃厂家

又到一年国考时,2015年泱泱一百多万的考试大军已吹响号角。此时此刻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即“科举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到清光绪(1904年)举行的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历时一千三百多年。那么古代的科举和当代的国考有什么区别?

古代的科举和当代的国考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

首先;都是为国家行政机构选拨人才。无论是科举还是国考,都是读书人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必经之路。

其次,考试内容相似。现在的国考的“申论”就是从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策论”演变而来的,其论述的内容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治国理政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再次,两种考试都是全国性的。最后,从考试难度而言,也是旗鼓相当。当然,这个难度主要是指录取的比例,也仅只能拿科举中的会试和国考做比较,两个考试的录取的比例都十分低,均不足十分之一。

严格来讲,国考的难度还是无法和和科举考试比较的,科举不是一次考试,而是层层选拨。清朝268年的统治,仅产生了6000多个进士,而昨天刚刚结束的国考就要录取1.9万考生,即便剔除现在人口基数较大的因素,曾经科举的实际录取比例也能和国考最热门的岗位匹敌。

不同点:

首先,科举考试录取的是“官”,而国考录取的是“吏”。在古代,中了进士就是上等人了,头名授个翰林院修撰(六品),其他也能捞个翰林院编修,都是堂堂的正七品官员了,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或者调研员了,虽然不一定马上有实职,但也入选了国家的人才库。而现在的国考,被录用了,充其量也就一个主任科员,在古代只能被称作“吏”,其实还未“入流”,和“官”还有一定距离。

古代科举制度是如何发展的?

·隋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第一届科举考试举行。当时主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的办法当时虽没有形成正式的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方式,在中国的人才选拔历史中开创了新的篇章。

·唐

唐承袭了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唐代考试的科目分常科(每年分期举行)和制科(皇帝下诏临时举行)两类。常科科目有五十多种,其中,明经、进士两科为主要科目。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唐代还产生了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由兵部主考。

·宋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常科的科目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后分三甲放榜。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

·元

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明

明时科举制进入了鼎盛时期。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由礼部主持,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正统年间的商辂一人而已。

·清

清代的科举制度,民族歧视色彩严重,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享有特殊的优特。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首先是科举的初步考试,包括童试、岁试、科试。童生合格就可以当“秀才”。秀才一年考一次,叫“岁试”。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大的“科试”。接下来是科举的正式考试,包括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会试考中了,称为“进士”。殿试是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厦门打胎医院哪家好

沈阳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海阳牛皮癣医院

济南银屑病医院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