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风铃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内蒙古乳制品行业的自主创新战略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21-06-18 12:42:30 阅读: 来源:风铃厂家

内蒙古乳制品行业的自主创新战略模式选择

中文摘要:近10年来,发展乳制品业成为内蒙古资源转换和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奶业也成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支点。但乳制品企业却承受着国际国内需求不断升级和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的压力,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与成本控制才能消化不利因素,建立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有效优势,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内蒙古乳制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并提出下一步自主创新的方向和需要建立的支撑体系。

近10年来,我国乳业快速发展,2006年我国奶牛头数达到1330万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2.1倍;2006年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3294万吨,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3.71倍;乳制品产量达3290万吨,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27.88倍;1998年至2006年,我国奶制品工业产值由122.9亿元增加到1074.2亿元,年均增速达31.1%。中国乳业已由一个“弱质产业”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中国也由一个“贫奶”国家进入了仅次于美国和印度的世界乳业大国行列。发展乳制品业是内蒙古资源转换和工业化的重要举措,奶业也成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支点。内蒙古的奶业发展历史悠久,文化绵长,改革开发以来,内蒙古各级政府均把奶业作为解决内蒙古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奶牛养殖规模、鲜奶总产量、人均鲜奶占有量、乳产业总产值、乳品企业的销售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名列全国前茅。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内蒙古乳制品企业却承受着国际国内需求不断升级和市场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的压力,而且奶源和市场作为乳业上游和下游的关键性资源,是成为内蒙古乳制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但奶源和市场都是相对有限的,进入壁垒也终究会被打破,对乳业来说,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与成本控制才能消化不利因素,建立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有效优势,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1.内蒙古乳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1.1需求增长迅速

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远低于世界和亚洲平均水平。2006年我国人均奶占有量仅约为25公斤,是亚洲平均水平的1/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l/4,发达国家的1/12,而且由于4亿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城市。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加快,城镇乳品消费人群将会继续增加,同时农村的饮奶人群也会扩大;此外,到2015年,全国每年新增新生儿将达到l000万人左右,也成为乳品消费的重要群体;我国杜会逐步进入老龄化,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7.2%,使目前不消费或很少消费奶类的中年人出于保健的需要也会加入奶类消费人群。二是人均消费水平将会提高。目前我国除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外,其它地区消费水平均很低,今后人均奶类消费水平将会不断提升。从区域结构看,特大城市乳品市场地位将会逐步下降,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将更具发展潜力。2004年中国前三大城市乳品销售额占整个行业收入的14%,预计到2010年将跌至11%。三是需求结构升级会对奶类需求扩张产生倍增效果。如酸奶等发酵乳产品正在成为新的市场消费热点,预计年增长速度将会超过30%以上:随着奶酪等高耗奶产品的消费逐步普及,而10公斤原奶生产1公斤奶酪的生产技术要求会大大提高我国对优质原料奶的需求规模。

1.2内蒙古乳品加工业快速成长,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截至2006年底,内蒙古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牛奶加工企业达97个,年加工鲜奶66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36亿元。这些企业带动农牧户约60万户、农牧民近200多万人。其中伊利集团、蒙牛集团加工鲜奶各300万吨,发放奶款近100亿元。伊利和蒙牛两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伊利、蒙牛、包头懋菲蒙三家企业进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内蒙古乳泉、包头创伟、科尔沁乳业、云海秋林、北京洛娃、呼伦贝尔三元、内蒙古牛妈妈、内蒙古天辅乳业、内蒙古乌兰布和乳业、达拉特旗北疆三和生物工程公司等十家企业进入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

1.3内蒙古乳制品产业的资源基地建设不断加强,良种化程度逐步提高

截至2006年底,全区奶牛存栏301万头,牛奶产量880万吨,人均鲜奶占有量367公斤,乳制品产量345.76万吨,人均乳制品占有量144.5公斤,液态奶产量310.11万吨,人均占有量129.6公斤。奶牛饲养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其中呼和浩特市奶牛存栏70万头,牛奶产量282万吨。包头市奶牛存栏47万头,牛奶产量132万吨。鄂尔多斯市奶牛存栏8.8万头,牛奶产量29万吨。三市牛奶产量的总数已占全区牛奶总产量的50%以上。全区奶牛全部实现了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良种化程度显著提高。中国荷斯坦奶牛良种及改良种比例达71%,全区中国荷斯坦奶牛平均单产达到4.5吨。与奶业发展相配套的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一是建立了奶牛强制免疫制度。自2004年起,呼、包、鄂三市基本上实现了奶牛全年四次免费强制免疫,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养殖的疫病风险。二是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内蒙古展开了奶牛良种补贴试点工作,这一新举措的实施,激发了奶农选择优质冻精的积极性,加速了奶牛良种繁育的进程,提高了奶牛养殖的科技水平,实现了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使广大奶农受益匪浅。三是建立了奶牛风险基金,建立了奶业风险金制度,对奶牛重大疫病、免疫损失进行了补贴。四是加强对饲草料的监督管理,

1.3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但消费水平不断升级

在中国乳业消费需求上,乳品消费呈现与生产同步增长的态势。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乳品的消费增加既表现为数量上的增长,更表现为质量上的提高,全社会对安全牛奶、高档牛奶、功能奶需求增加。从需求的差异化特点看,乳品消费需求更趋优质化和功能化。消费者对质量安全、新鲜营养等指标更加关注,同时保健、美容、减肥和适应糖尿病、乳糖不耐症患者等特定人群饮用的功能性高端产品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相比国际乳业巨头,内蒙古乳品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技术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回顾乳业高速发展的道路,消费者收入水平以及城市化等需求因素毋庸置疑是乳业发展的引擎,内蒙古乳业必须加速升级迎接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安全优势多样化的需求。

1.4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利润非常薄

中国乳品加工业迅速发展,行业年均增长率达到25%~30%,液态奶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60%左右,个别企业的产值增长速度甚至达到100%~200%。这种增长使产业内的竞争日益激烈。“奶贱于水”曾经是乳制品市场价格战白热化的标志性特征,然而这更是乳业长期过度竞争的结果。乳制品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2001年是6.3%,2002年是6.8%,2003年是6.1%,2004年是5.4%,多年来在5%左右徘徊。

1.5产品同构化严重,产品结构急需突破

目前我国乳制品消费量中的绝大部分是液态奶和酸奶, 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乳制品中,鲜乳品的消费占到97.7%,奶粉消费占到2.3%,而其他乳制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消费结构的影响下,内蒙古乳制品企业以液态奶为主打产品。2006年,伊利集团液态奶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71.3%;蒙牛集团液态奶产品占其乳产品总量90.5%。相似的产品结构,必然带来同质化竞争。乳制品企业不得不采用降价或变相降价的营销手段争夺市场,加上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行业利润率不断下滑。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暴露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一突出问题。因此要想保证内蒙古乳业持续高速健康发展,保证行业利润和企业竞争力,乳品企业必须开展自主创新。

2.内蒙古乳业自主创新的意义

2.1 内蒙古乳业的包装技术进步推动营销方式的革命

牛奶易变质、难贮运的生物学特性对乳品市场格局产生着重要影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液态奶市场主要以巴氏消毒奶为主。由于这种工艺不能将鲜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且包装材料也多为玻璃瓶、塑料袋等普通材料,因而巴氏消毒奶的保质期仅3—7天。由于我国运输、保鲜等冷链设施不完善,这时液态奶的销售半径一般不超过300公里,相应地液态奶市场也表现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如北京市场基本是三元一统,上海市场更是一片“光明”,其它各地区液态奶市场也基本是以当地品牌为主的垄断型市场结构。而远离市场的伊利等基地型乳品企业产品结构只能以易于贮运的奶粉等干乳制品为主,二者之间很少有交叉竞争。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内蒙古率先引进了超高温灭菌技术和无菌包装技术生产超高温灭菌奶,这种工艺能将牛奶中的细菌全部杀死,并在无菌状态下使用利乐枕或利乐包等专用材料灌装,从而使液态奶常温下的保质期可延长到4—6个月。超高温灭菌技术的引入使我国液态奶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常温奶方便贮运、保质期长等特点彻底打破了传统巴氏奶受冷链和销售半径的限制,同时货架期的延长使连锁超市、大卖场等现代零售业态成为液态奶销售的重要渠道,从而使液态奶市场的区域分割状况被彻底被打破,全国乳品统一基本形成,所以说,技术上的创新采用为内蒙古这一边疆地区的乳品企业展开全国竞争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2.2内蒙古乳业的技术进步推动寡头市场日渐形成

技术进步推动的全国乳品统一市场形成后,我国的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从区域市场竞争转变为全国性的竞争。首先表现为拥有奶源优势的以伊利、蒙牛等为代表的基地型乳品企业,利用几乎不受销售半径限制的超高温灭菌奶,与光明、三元等城市型乳品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展开竞争,结果是基地型乳品企业凭借着质优价廉的奶源优势和恰当的市场战略迅速打开了全国的市场。1999年我国巴氏消毒奶占液态奶总量近60%,超高温灭菌奶占21.1%,但到2004年巴氏奶的市场份额下降到18.1%;而超高温灭菌奶迅速扩张到了66.7%,成为液态奶市场的绝对主导产品。此后城市型乳业又纷纷到我国北方原料奶重点产区如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建设奶源基地,自此,以奶源争夺和乳品市场低价竞争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性乳业竞争开始展开。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乳品加工企业出现分化,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脱颖而出,奶源、产能和市场开始向规模大的企业集中,乳业产业集中度逐年提高。2005年,蒙牛、伊利、光明等液态奶的前十大企业合计占全国市场的67。3%。其中内蒙古的伊利、蒙牛两个企业就占到全国市场的46 8%,2006年进一步扩大到56%。2006年伊利实现营销收入163.4亿元,蒙牛为162.5亿元,构成中国乳品企业的第一阵营;上海光明、河北三鹿等乳品企业销售收入70—80亿元,是我国乳品企业的第二阵营;其它还有一些年销售收入10亿元左右的乳品企业构成了我国乳品企业的第三阵营。总之技术创新导致的市场竞争使我国乳品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市场份额极不均衡,全国约1600家乳品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不足20家,大部分以中小企业为主,乳品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寡头型市场结构。

2.3内蒙古乳制品行业创新潜力巨大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基础科学的不断渗透和交叉,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技术扩散,世界乳业与乳品加工业的产品和生产管理中充满了高新科技。特别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等为主要内容的生物技术,赋予了乳品及整个乳品行业无穷的生命力。从乳牛、牧草的良种选育到提高原料奶产量、优化乳品成分、乳品加工工艺,质检以及疾病防治等各个方面都受益于技术进步。如在过去20多年来加拿大、美国和欧盟一些发达国家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良种选育、胚胎移植、营养调控与饲养管理、畜牧工程等技术,使奶牛平均单产提高了近4倍;应用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冷杀菌技术、抗微生物酶杀菌技术等在杀菌过程中保持食品温度不升高或升高很低,既保持了乳品中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又保持了其色、香、味及营养成分。目前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乳业的贡献率达到了70%,成为乳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乳业的技术缓慢导致全国养牛基地许多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仅因乳制品企业对养殖户的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的饲养水平低,使产奶能力至少有20%没有表现出来;而且由于掠夺性利用和不科学饲养,奶牛的平均使用年限至少比发达国家低2年。基于这样现状,企业必须针对不同养殖模式.集成现有成熟技术,挖掘生产潜力。

3.内蒙古乳制品行业自主创新现状

3.1内蒙古乳制品业成就

近年来,内蒙古乳制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无论是企业人才的储备、企业的实力以及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人士以及企业对基础创新的投入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比如1999年,伊利在科技研发创新上的经费投入是4000多万元,2006年已达到三个亿,并建立了三级研发体系,技术人员达到900多人。2006年伊利集团推出了“营养舒化奶”,填补了中国奶业新产品开发的空白。2007年,蒙牛联手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法国达能、瑞典利乐、丹麦科汉森等16家国际国内乳品技术提供商及科研单位打造的蒙牛高科技乳品研究院暨高智能化生产基地,汇聚了全球乳业领先科技。

3.2内蒙古乳制品业主要是仿制创新为主

内蒙古乳制品企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大到利乐公司的制造装备,小到酸奶的菌种,国外品牌和技术主导的格局日益显现。如伊利早在2005年8月就与芬兰维利奥公司签约,取得了全世界最好的益生菌株LGG在中国市场五年的独家专营权。再如随着内蒙古乳品为进入全国市场竞争,就必须延长保质期。目前内蒙古几家大型乳品企业所需的液态奶无菌包装材料基本被利乐公司、国际纸业、康美公司等跨国公司所垄断。由于市场高度供方垄断和国内缺乏相应的替代产品,超高温灭菌生产线和产品包装线全部从发达国家进口,灭菌设备和无菌灌装设备的一体化更加剧了对国外包装材料的依赖程度,而且由于乳品包装跨国公司的歧视式性定价策略,包装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30—40%,成为国内乳品企业的一大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乳业自主创新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还会面临研发失败的风险,但仿制创新只要对成功的上市新品进行分析再设计相应生产工艺流程即可,成本低而且上市周期短。内蒙古乳品企业创新属于仿制创新,实践证明,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需要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和产品开发实践才能获得。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乳制品产业素质,把资源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应当成为内蒙古乳制品技术进步的一个立足点。

3.3创新方式主要表现为营销创新

内蒙古乳业技术创新在表现方式上可能营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对竞争产品的模仿、改进,甚至升级,但概念创新,主要表现为 “营销创新”。如内蒙古冰淇淋几乎每三天就产生一个新产品。在功能型牛奶方面,伊利推出“早餐奶”,蒙牛推出“晚上好奶”,伊利在2005年首先推出了功能型的伊利“早餐奶”,向大众灌输营养早餐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蒙牛紧随其后,推出蒙牛“晚上好奶”,向消费者传递牛奶的营养与安睡作用,并相继推出蒙牛“早餐奶”、“未来星成长奶”等系列功能奶。高端型牛奶方面,蒙牛推出“特仑苏”,向消费者宣扬其源于纯正奶源,高科技、高营养,得到了轰动性的市场效果,该产品还在2006年度的IDF大会上获得“新产品开发大奖”。伊利推出“金典”,宣传其奶牛MIP概念,同时宣传奶源地、高科技和高营养概念。在主要产品方面,伊利推出 “优酸乳”,蒙牛推出“酸酸乳”;伊利的冰激凌“巧乐兹”营销成功,蒙牛立刻推出“随变”系列。产品创新上的相互“启发”成为产品创新的主流,使两家巨头在价格竞争激烈的乳制品市场中稳定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并保持了较高的盈利表现出了产品的快变性。

4.内蒙古乳制品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支撑体系

4.1.制定和完善内蒙古乳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政策

按照内蒙古地区乳业的发展条件和特点,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全国性的奶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对我国奶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合理布局和支持饲料基地、奶源基地和加工基地的建设,加大对科研、教育、推广和培训等部门的投资力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乳制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资源和市场的传统优势,而技术创新和自主技术创新的发展由于投入较大、研发周期较长、风险也比较大的原因一直处于落后地位。在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技术创新对该产业的核心战略意义充分体现的前提下,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为自主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4.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自主技术创新的方向

自主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最终决定权不在于企业,而在于企业面对的消费者市场。企业通过自主技术研发推出的新产品,如果是建立在没有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最终还是不能在市场中立足。美国铱星公司卫星移动计划的破产就充分说明了这点。依靠市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信息,结合现有技术的整合能力,分析自主技术研发的可行性,为自主技术研发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5.内蒙古乳业优先发展的领域

5.1从奶源基地建设自主技术创新

乳制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基础是奶源,内蒙古乳品业的市场业绩和消费者认可,重要原因就是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适合奶牛生长的年均增长11.2%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内蒙古的奶源基地建设仍然十分脆弱。虽然奶牛头数和原奶产量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还存在奶牛单产水平低和原奶质量一般的问题。例如完全依靠天然生长的饲草料,缺乏对饲草料成分的科学配比和分析,传统养殖业和原始养殖模式依然是主流,现行的模式仍然没有能完全解决原奶的有效、高质量供应的问题。乳制品业不能把眼光只放到对原奶的加工和处理上,应该兼顾有效解决原奶的供应问题。奶牛养殖业以及配套的饲草料种植业、牲畜改良、动物的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乳制品业的技术发提供重要的研究思路。内蒙古乳制品业发展的大问题.其根源主要在于牛群生产潜力低和牛奶质量不高.导致原料奶生产成本高,乳制品消费市场开拓受到限制。为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近40年的经验,扎扎实实开展奶牛遗传改良和牛奶质量改进方面的基础工作。首先要大力推广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利用国内现有公、母牛资源,扩大AI育种体系的应用方位,在奶牛主要养殖地区建设DHI测定中心。其次要制定并推广牛奶质量改进计划,以原料奶的质量改进为重点,通过优质奶牛生产技术、牛场环境控制技术、原料奶收集技术的应用.稳步提高牛奶的营养成分,改善卫生状况.改进加工品质。

5.2乳制品加工科技发展

企业要研究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牛初乳、免疫乳、乳蛋白活性肽、益生菌酸奶等功能性乳制品;研究低温杀菌技术、膜分离技术、微胶囊包埋技术、挤压蒸煮技术等乳品加工高新技术;开发低温灭菌奶,婴幼儿奶粉、功能性配方奶粉、酸奶、冰激凌、奶酪等新产品和新生产技术;开发奶粉充氮包装机,液态奶无菌灌装设备等关键设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奶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检测标准及相应技术体系;开发乳成分快速检测设备.抗生素、农药残留以及致病菌的快速检测试剂盒;研究推广HACCP、GMP、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应该广泛采用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数字模拟和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生产、优化管理,将劳动密集型的内蒙古乳制品企业改造成为技术和资本密集的企业。推广利用超滤膜分离技术、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等高新技术.节约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研究与开发冷杀菌技术、生物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波技术、挤压蒸煮技术、流变学技术等高新技术,并加大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力度。

(1)重点开展乳与乳制品流变学的研究、分形学正乳品中应用研究、营养学和胃肠内内科学在乳品中的应用科学研究。

(2)要重点突破关键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瞿海魂致欢迎词技术,比如加强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生产益生菌产品、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生产具有免疫功能的乳制品、利用酶技术研究开发乳蛋白活性肽、利用乳糖酶水解乳糖加工低乳糖食品的开发研究。

(3)新技术研究领域和关键技术研究膜分离技术、高压杀菌技术、微胶囊技术、挤兰蒸煮技术、数字模拟和计算机化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提高设备制造技术水平,提高乳制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以适应乳品业发展的需求。重点加强膜分离技术在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重点加强膜分离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超高压杀菌技术在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挤压蒸煮技术在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乳品机械设备研究领域和关键技术研究要开发奶粉充氮包装机,提高乳品包装设备水平。

(4)乳品机械设备研究领域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奶粉充氮包装机,提高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研究开发超高温瞬时杀菌设备、液体奶无菌灌装设备.提高消毒乳、低脂奶、风味奶设备国产化比例。

(5)乳品安全研究领域和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研究开发乳成分快速检测仪器和抗生素、农药残留和致病菌的快速检测试剂盒、研究开发乳制品生产检测设备、研究推广HACCP、GMP、ISO9000等质量研究水平。

6.政府政策指向

6. 1要加强奶业基础技术研究

科技进步是推动奶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多年来我国对奶业科技缺乏系统的研究,奶业科技水平相当落后。因此,必须加强奶业基础技术研究,加强奶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内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863”计划、“973”计划、“948”计划、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加强内蒙古奶业技术的自主研发。重点是加强奶牛良种快速繁育关键技术、奶牛营养需要与饲料安全高效利用技术、乳品质量安全监测关键技术、疾病快速诊断和防疫技术的研发。建议国家在“十五”奶业重大科技项目资助基础上,“十一五”期间继续增加相关重点关键技术的研究投入,为奶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6. 2加强国家奶业科技平台建设

后发达地区具有极大的资源动员能力,为把内蒙古早日建成全球乳业的科技创新高地,就要充分利用政府的组织优势、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有效吸引社会资源,加快优秀科技人才和高新科技成果的聚集,提高奶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建立由医学、兽医、生物等各方面人才组成的科技平台。

6. 3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合作研究等方式,有选择地引进关键技术,并结合内蒙古的实际,加以消化和吸收,进一步提高国内奶业科技水平。

6.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快培养高层次的企业家队伍,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高企业家创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经营决策水平;其次要培养高级科技人才,高等院校要专门设立奶业科学专业,培养畜牧、兽医、乳品加工专业的技术人才;第三要重视培养基层奶农技术队伍,要通过开办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班,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向奶农传授奶牛饲养、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基层技术人员和奶农的技术水平。

6. 5改革现有科研体制

乳业科技创新应该从政府为主、各自为政逐步转变为政府引导,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为合作主体;合作方式应该更加丰富,根据需求采用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合作研究、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共同开发技术和市场等多种形式,合作研究与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应该逐步发展为最主要的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应该不断深入,从单一迎进,接受培训向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的方向发展;科技资金来源应该多样化,要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和民间等各种渠道。

吉安职业装定做
池州网带
克拉玛依西服定做